新闻中心

首页    行业资讯    国家电投携手中国资环集团,分享5万亿产业蛋糕

国家电投携手中国资环集团,分享5万亿产业蛋糕

创建时间:2025-05-08 09:57
 
 
    随着循环经济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迅速崛起,国家电投凭借深厚新能源环保产业基础,携手中国资环,共同分享庞大产业蛋糕。

    日前,国家电投集团与循环利用产业巨头中国资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。根据协议,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进一步在能源电力领域资源循环利用、新能源项目开发及循环再生利用、科技创新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多产业、全方位战略合作,践行国家战略,实现合作共赢,共同打造央企资源循环利用合作示范标杆。

    作为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国家队,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围绕重点领域,整合央地资源,成立了9家二级子公司,业务范围涵盖电池、机动车、设备资产、塑料再生有色金属、新能源、绿色纤维、电子电器领域基本上涵盖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中的重点领域。

    近期,从中央到地方发布的多份文件,都释放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信号。乘着全面绿色转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的东风,这个万亿级市场正在加速崛起。

    根据国务院此前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》规划,2025年,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。银河证券研究报告预计,后续金属危废资源化、再生塑料、锂电回收等循环经济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。

    具体到新能源产业,数据显示,到2030年,我国退役动力电池预计将达到300万吨左右,废旧光伏组件规模预计将达到150万—200万吨,产业蛋糕巨大。

    广阔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,绿电巨擘国家电投就是其中国家队的代表。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,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风能、太阳能和劣质煤资源,按照“煤—新能源—电—铝”联营及源网荷储直供的模式,建设包括年消耗900万吨劣质煤的180万千瓦火电装机、90万千瓦风电装机、15万千瓦光伏装机、86万吨电解铝产能以及配套自备电网、监控指挥中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,并推动疏干水等能源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。计划到2026年,霍林河循环经济新能源装机达到170万千瓦,电解铝绿电消纳占比达到50%

在新能源回收利用方面,国家电投在风光新能源回收利用上也已有多年积淀。2025年初,国家能源局公布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(项目)名单,国家电投集团有9个项目入选。其中,“晶硅光伏组件回收高效综合法成套工艺技术及国产化设备”就是重要一项。

    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,形成了以“机械拆除、热切割、选择性分离、热解、湿法提纯”为核心的“高质量综合回收法”工艺技术路线。项目技术适用性强,回收方法先进,能实现产品的高质量系统回收。技术成果被评价为国际领先,形成包含90余项专利的知识产权体系,编制国标、行标及团标10项。

    国家电投旗下黄河公司,多年来瞄准光伏组件回收领域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。2021 年底,该公司在西宁市建成了全国首条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线,这是一条衔接研究成果和正式工业生产的试验线,为了提升产品质量,热解去除质量占比5%~7%的胶膜后,完整组件回收率可达 94%以上,完整破碎组件综合回收率可达 92.5%以上,回收技术评价为国际领先。如今,国家电投光伏制造、系统集成、工程建设、运营维护、组件回收和实证实验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基本建成。

    国家电投旗下另一企业远达环保,在重庆相继建成“电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产线”“光伏组件资源循环利用中试示范产线”,为构建新能源产业“制造—回收—再造”闭环提供关键支撑。其中,“光伏组件资源循环利用中试示范产线”主体技术国际先进,具备处理能力10000/年规模,成为全球首家装备化光曝拆解光伏组件、国内首家掌握秒级拆解技术的企业。

“电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产线”依托远达环保自主研发的“智能拆解+材料再生”技术体系,实现了三大突破:一是电芯全自动精细化拆解,极片回收率超99%,较传统效率提升50%;二是正极材料性能全恢复,可恢复至新品的95%以上;三是零污染绿色工艺,拆解粉尘回收率超99.9%。目前,远达环保已具备了“1000吨废旧锂电池电芯拆解+35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修复”的年处理能力,可减少锂资源进口依赖约200/年,降低电池制造成本30%

因此,国家电投表示,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,积极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与中国资环战略定位和主责主业具有紧密的关联性,双方合作成效显著,未来合作前景广阔。

图片

 
 

 

浏览量:30